机关首届读书节活动导读二十四 苦难里流淌的深情 ——读《青铜葵花》有感

2019-01-08 16:56:04
原创

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那重要的是,能够见证人类潜能之极致,即人能够将个人的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发为人类之成就。

【美】维克多·弗兰克尔《苦难的意义》

周六,十岁的儿子早上起来独自读完了《青铜葵花》一书。这个时间他本应该去复习迎接下周的统考的。读完之后他来到我面前,要求我周末这两天陪他复习。他复习功课的时候,要我坐在他旁边看《青铜葵花》这本书。我答应了这个情感细腻的孩子。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的作品。2016年曹文轩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我也是因为儿子喜欢才关注这个作家的。《青铜葵花》扉页上印着“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但是吸引我的目光的,是封面上蓝天白云间,躺在船上的自由自在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他们与自然相融的存在,深深感染着我。

儿子说:“妈妈,你慢慢看,我给你准备了纸巾,你感动流泪的时候就可以用。”我疑惑地看着他说:“你感觉妈妈会被感动,那一定感动你了,和我说说。”儿子说:“你自己看,我告诉你就没意思了。”我心想“好吧,小鬼。我倒看看这本书能有多感动我。”

我感受到了一个人的孤独,当看到文中这样描写葵花:“大河这边,就葵花一个孩子。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寂寞。大河这边,原来是一望无际的芦苇,现在还是一望无际的芦苇。”

葵花七岁,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她跟随她的雕塑家父亲从城市来到“五七干校”。父亲在干校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干校和大麦地村隔河相望。在大麦地村孩子们的眼中,“干校”是一个神秘的所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爸爸很爱葵花,但是爸爸要劳动没有时间照顾葵花。葵花常常只能和野菊花说话,和乌鸦说话,和瓢虫说话。河对岸大麦地村的烟火味,特别是姑娘小伙伴们的嬉闹声,深深地吸引着葵花。葵花想到大麦地村去。她一个人在榆树下的小木船上发呆,被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嘎鱼解开了栓船的麻绳。葵花一个人在小船上漂流,漂流到大麦地的芦苇荡中。当她一个人无助地哭泣,眼泪都要哭干的时候,遇到了青铜。青铜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是一个哑巴。是青铜骑着牛把载着葵花漂流的船拉回来的。上岸之后,青铜把葵花交到了她父亲的手里。

青铜原本不是一个哑巴。他五岁那年,亲眼看见了芦苇荡火灾,受了惊吓,高烧了五天五夜之后就不会说话了。在心理治疗上,这是一个创伤性事件。青铜也很孤独,但是青铜有老牛作伴,有奶奶疼爱,也有爱他的爸爸妈妈的照顾。

作者是这样描写青铜的孤独的:“青铜很孤独。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的孤独,一条鱼独自拥有大河的孤独,一匹马独自拥有草原的孤独”。不管青铜有多孤独,当他遇到葵花,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他并不是最孤独的孩子。

两个孤独的孩子的相遇,是苦难生活里美好的开端。当一个孤独的灵魂和另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心灵深处相遇,足可以抵御现实世界的任何苍凉。

葵花的雕塑家父亲,在葵花田最后一次写生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当葵花失去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她不得不面临一次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葵花在老槐树下的这次“选择”让我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葵花是被干校的几个阿姨带到老槐树下让大麦地村的人来领养的。大麦地村的人围在老槐树下,看着这个姑娘,这个来自城市,却叫着浓厚乡土气息名字的葵花。葵花太好了,大麦地村的人家太穷了。谁也不敢领养葵花,生怕亏待了她。嘎鱼一家想领养,但是他的父亲犹豫不决,蹲在地上不断地算账——他算一算每个月要多卖多少只鸭蛋才可以养活葵花。青铜一家也想领养葵花,但是家里实在太清苦。原本一家人的生计都很难维持,何况再养一个葵花。在青铜和奶奶的坚持下,父母终于决定领养葵花。

就在这个时候,嘎鱼一家也想和青铜一家来竞争葵花的抚养权。嘎鱼家住的是瓦房,青铜家住的是窝棚。争执不休之下,大家让葵花自己选。孩子的心似明镜。我心里早就认定葵花一定会选青铜一家。但是当文章写到葵花走向青铜一家,奶奶朝着葵花张开双臂的时候,我的泪水还是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这个泪水不仅仅是为葵花一个人而流,也是为天下所有的孤儿都找到了家而流,为天下所有非血缘关系的家人的爱而流。这也许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因慈悲和怜悯而流露出的大爱,在这片苦难土地上流淌的深情。

爱是直接抵达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青铜对葵花的是忘我的付出,是不顾一切的成全,是兄长对妹妹的爱,也是一个孤独灵魂与另一个孤独灵魂的相知相守。直到现在,青铜为葵花所做的一切美好的事情,都还在我眼前闪现,令我动容。

为了让葵花上学的那颗神秘的红银杏果;为了让葵花照相全家人一起编制芦花鞋的场景,特别是青铜固执地坚持卖完一百双芦花鞋,最后宁愿光着脚踩在冰凉刺骨的雪地里也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脱下来卖给了别人,就是为了多赚一点钱实现葵花没有实现的愿望;为了让葵花看到戏,让她骑在自己脖子上的坚持,为葵花做的闪闪发亮的冰项链……青铜为葵花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显得那么温暖、美好。葵花的心里是暖暖的,青铜也是,即使赤脚的他踩在冰凌的地上被冻得通红的时候,我想他的心一定也是暖暖的。

因为葵花的到来,这个原本住窝棚的家变得更加勤勉。一场大风雨给这个家的贫穷添油加料,得以容身的窝棚在雨后仅剩下断壁残垣,破败不堪。经过努力,青铜一家终于住上了有“金毛草”屋顶的大屋。我想,当青铜和青铜爸爸还有葵花爷三坐在屋顶俯视着整个大麦地村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是拥有了一栋大屋,他们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命运并没有因为大麦地人们的善良和勤劳而放过他们。三月蝗的灾难让整个大麦地陷入了饥饿之中。青铜的奶奶倒下了。我想,这个勤劳、善良、智慧、坚韧的奶奶,是一代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她们从不抱怨生活,不管面临怎样的苦难,总是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奇迹。奶奶的倒下,终于让葵花按捺不住了。她给哥哥留下一张纸条后外出赚钱,她的离去让青铜的纸灯笼在河岸等了又等。

陪伴青铜的牛在奶奶之前倒下了。不管全家人如何努力,奶奶还是在撑到了葵花回来后随着老牛去往了极乐。死亡,这是一个终极的命题,就如同所有的一切终将结束。

最后,葵花也走了。对于青铜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丧失。当青铜在草垛发出一声声“葵花,葵花”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一腔热血从青铜喉咙喷涌而出。一个巨大的伤痛,治愈了五岁开始的失语。哑巴开口说话,这到底是喜是忧呢?我无法去评说,就如同苦难,谁说他不是流淌着深情呢?

我看完全书之后和儿子做了一个交流。儿子说:“我觉得这本书很感人,那种无法形容的友爱,还有他们的生活我都很羡慕。他们有甘甜的芦根吃,有牛骑,有泥巴玩,有水玩,还可以捉迷藏,伤心了还可以躲在草垛里,有永远不分离的好朋友。”儿子说:“妈妈,我有时候会很孤独。”我说:“那你孤独的时候会怎么做呢?”儿子说:“我孤独的时候,我可以找朋友玩,如果我找不到,我就以书为伴。”

我惊叹于孩子对于作品中情感的真实体验和表达,我也告诉儿子,我看书的过程中的确几度落泪,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虽然十岁的儿子不懂什么是“干校”,但是我想他感受到了孩子们之间的美好情感,他一定感受到了在困难面前家人的支持,以及人类共同的怜悯和慈悲。生活原本没有意义,需要我们去赋予和创造这个意义。苦难和厄运我们无法改变,那么我们依然可以让苦难流淌着深情。

(档案馆支部徐明芳供稿)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