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首届读书节活动导读八 《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

2018-06-04 09:39:51
原创

一、内容简介

作者在书中开篇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今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我们从哪里来,可能往哪里去?

为什么我们过去信奉不疑的标准与制度会难以为继?

新的秩序与结构又将如何产生,从哪里涌现?

中国崛起将如何撼动当前全球秩序和西方话语权?

本书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影响放置在最宽广的历史坐标与理论视野中作者在梳理过去三百年世界史的演进脉络,深入观察西方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构成与运作机制,批判性透视全球政治经济旧秩序的真实本质与宰制机制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中国兴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意涵这个大问题。

作者提出,与中国崛起相关联,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数百年难遇的“巨变时代”,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四重历史趋势的反转,即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体系式微;“第三波民主”的退潮;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西方中心世界的末落和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

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鲜活的事实探析了中国道路、中国体制的特色和优越性,比如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共存的所有制结构,中共的自我修正与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中共独特的人才选拔、竞争、淘汰机制,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等。

二、本书观点

1. 当前是一个“巨变的时代”,过去大家所熟知、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已一去不返;而中国大陆的兴起以及中国发展模式的出现,对于世界而言,是一场石破天惊的历史巨变。

2. 中国发展模式得力于三个特殊条件:第一是特殊的政治体制,第二是充分发挥“大”的优势,第三是在全球化时代发挥了“后发优势”。

3. 中国的兴起带动全球秩序重组,中国带领发展中国家选择性接受西方的游戏规则,也带动非西方国家的崛起,特别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启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战略后,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4. 中国长期维持一党执政体制,不可能没有它的文化背景。这个体制实质上建立在满足“民享”,而不是“民治”。它的政权基础是很抽象的,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叫“民心”,而不是选票。

5. 东亚社会精英的思维必须赶紧调整,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国与西欧,不能只有“海洋视野”而没有“大陆视野”。

6. “习李”团队开始启动新的全球经济大战略,其经济战略有四个主轴。

7.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会与西方推行的普世价值分庭抗礼。

8. 中国的王道思想可以为二十一世纪全球秩序的重组提供一套新的指导思维,因为王道思想正好可济西方核心理念之穷。

9. 可以预见二十一世纪最激烈的社会冲突,就是少数阻挡“协力共有”模式的人与众多迎立新典范的人之间的斗争。

10. 如果中国政治体制可以持续在维护国家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与公共利益导向、引导社会追求更符合集体长期利益的公共政策选择、调节社会群体与世代利益冲突、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经济社会权利以及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等等这些核心领域展现其突出的绩效,绝对有资格与西方代议民主体制在全球意识形态领域一争高下。

三、作者简介

朱云汉,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是台湾最具国际声望的政治学者之一。于2012年7月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系1949年以来政治学门的第二位院士,另一位是胡佛院士。197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1979年获台湾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

研究专长为东亚政治经济、国际政治经济、两岸关系、民主化,以及社会科学方法论,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影响。

2015年6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目前还担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咨询委员,新加坡教育部社会科学审议委员,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学术审议委员会政治学门召集人。

四、推荐理由:

本书是由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朱云汉所著,全书分四个部分,开启了对21世纪世界格局的探究。

作者以较高的视角,全方位的剖析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既注重“致广大”的宏观研究,又注重“尽精微”的微观探索。在胡佛为其做的序里有这样的描述“他的若干突破流俗之见的胆识,直逼问题核心的洞见,通达贯穿的剖解,以及从中所流露出的人文关怀与正义情操,更使我不能不在心头感到震撼。”这样的有见识者站在历史高处,观察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是如何推动人类的发展的,以中国为主导东方世界又是如何崛起的。

他直言,当前的时代是“巨变时代”,四重历史趋势将会反转。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体系式微,第三波民主的退潮,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西方中心世界的没落。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体系逐渐式微,这样的历史结构自冷战后期伊始形成,至今不过二十年。美国一直被世界公认为唯一超级强权,然而不到二十年间,根基就已开始动摇。影响其根基坚固的有新保守主义革命的发起、资本加速集中导致的贫富差距过大,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劣质民主的传播等。

关于为何自由民主理想难以落实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古典自由主义者所推崇的彻底私有化的市场经济,三个前提条件,几乎都难以实现。民主与市场的关系经常变味儿,形成“强者恒强、富者愈富”的游戏局面,由于民主与市场中的参与者通常在地位、资源、知识等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对称,实质上的不平等扭曲了表面的权利平等。在各种因素相差悬殊的前提下,再缺乏政治组织与意识形态的诱导,几乎不可能发挥出民主的作用。即使形式上具备民主,资本家也会影响国家的民主决策,他们不断地用规模经济与联合垄断获取超额利润,并试图扭曲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甚至去操纵消费者与选民的信息、情感。特别提到的一个案例,加拿大社会运动社团呼吁民众要有理性消费的头脑和节制的购物欲望,想要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做广告宣传此理念,但纷纷遭到拒绝。各大电视台以“这会伤害广告大户”为由,不给予任何平台。这说明了美国的电子媒体并未有真正的自由与民主,因为它们在资本主义逻辑的制约下,不能实现应得的愿望。美国电子媒体全面娱乐化,便是这种资本主义制约下的产物。让我想起《娱乐至死》中波兹曼表达出的观点“电视和网络媒介,一切以娱乐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人们在下班后回家,不想面对严肃主题,而真正能体现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与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的新闻很少能被报道,电视台只为博得收视率,面对巨大的广告收入,他们宁愿少播些第三世界贫民窟般的美国穷人的苦难生活,这样便使美国的民主成为空壳。

由于民主制度水平的不断下滑,美国的民主体系已经沦为富豪政治。资本主义的加速扩长使财富重新分配,撕扯着社会内部的凝聚力,经济金融的软实力也在大幅度消退,美国民众不得不向全世界大量举债消费,动辄而出的贸易报复条款,也为其自身的经济稳定性造成冲击。

反观中国兴起与中国发展模式石破天惊般的巨变,让很多第三世界的国家在思考:如何在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以及自由市场竞争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时,有一个更广阔的思考与选择空间。作者探析了中国道路、中国体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共存的所有制结构,为中国的崛起找到答案。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观察了到中国29个城市将在2025年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城市,远超美国13个城市的数字。此外,据《经济学人》报道,中国的钢铁生产总值在2011年为美国的6.6倍,手机使用数量为美国的3.3倍,现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后来居上的中国,各方面发展日新月异,高铁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制造业技术等纷纷成为世界增速最快的技术群。我们反思,中国的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究竟是怎样让国家软硬实力齐头并进的。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充分利用市场供需,价格引导资源分配,提升了经济系统的效率。尽管我国也仍存在社会不平衡的现状,政府尽量使用转移支付寻求平衡发展,解决城乡矛盾。

我国体制为“一党执政”,尽管在世界潮流下显得格格不入,但是政党在如何维持政治稳定这一问题上,关注了很多衍生出来的问题。特别贯彻了集体领导,各级政府与机构一同决策。地方政府因地适宜的进行不断试验和创新,使沿海省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级市GDP相当于一个全球500强企业所创造的附加价值。

我们如同中国一代代青年人一样,寻一种积极豁达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在历史趋势转下,全球秩序重组的脉络下思考中国的未来。我们相信中国的未来的同时,也在寻找安身立命的道路。

五、名人推荐

在细读了朱院士的大著之后,我岂止是感动而已。他的若干突破流俗之见的胆识,直逼问题核心的洞见,通达贯穿的剖解,以及从中所流露出的人文关怀与正义情操,更使我不能不在心头感到震撼!我的震撼,使我进一步察觉到朱院士的整体构思,在空间上,既着重“致广大”,也求取“尽精微”。在时间上,则能放眼三百年来的中西历史,纵观所激荡的波涛及发展的方向。“致广大”是一种“宏观”,而“尽精微”是所谓的“微观”,朱院士先将两者聚集在社会及价值体系的结构中,再巧妙地融入三百年来的历史波澜,从而得在历史的高处,巨细靡遗地观察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等各种因素在互动间对人类发展所形成的动力。

我在细读的过程中,时而满眼涌现不尽历史浪潮的湍急,也时而充耳听到两岸啼不住的猿声,但也有一种柳暗花明,轻舟已过,而前村在望的惊喜与感喟。

——胡佛(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

这本近年难得一见的精采大作,从大历史的高度,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制高点进行了反思。在我看来,朱云汉用深刻的观察、千钧的批判、开阔的思维,不仅为全球的格局做出了大胆的预言,更为台湾的未来提出了殷殷的告诫。

——张亚中(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保卫处支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