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首届读书节活动二十五——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

2019-01-08 17:07:26
原创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今年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出版80周年。《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者埃德·加斯诺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30岁左右的青年记者,他后来回到北平,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片,写下了游历“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和所访,影响了西方国家,也影响了当时在全民抗战的中国。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的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该年六月间,斯诺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采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斯诺于卢沟桥事变前夕回到西安,将他采访的这些记录整理成集,取名《红星照耀中国》,于1937年10月在英国伦敦出版,随即轰动世界。

1937年11月,斯诺来到上海,将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赠送给著名出版家胡愈之。为了使中国民众对中共领导下的那块“红色土地”有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了解,胡愈之决定将此书译成中文出版,并联络11位文化教育界的救亡志士商量出书问题,改用比较含蓄的书名——《西行漫记》出版,这样,1938年2月10日,用“复社”的名义在上海出版了第一个“红星”全译本《西行漫记》。后来,胡愈之在《西行漫记》中文重译本序中说,“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在书中,斯诺既是一个观察者、采访者,也是一个叙述者和评论者,他根据采访的路线、进程,所到达的地域,和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还有在采访过程中所有进入他的视界的事件、人物和地点,把确立的红色主题,像一条红线一样地编入《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向自己也向读者提出了关于红色政权、红军将领、战士的革命信仰,红色中国的前途命运等政治和哲学的问题,通过不断追问、思考,希望找到开启这些红色奥秘的钥匙。他对陕北苏区,产生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他赞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将士的英雄壮举、牺牲精神和坚定信仰,理解和认识到红色革命政权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和对于历史的意义,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希望。红色的思想基调和红色的精神气质渗透在了他的整部作品中。

在苏区,斯诺看到的是:红军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等,使得农民在经济上拥有了土地。在苏区政府所管辖的地方,政府采取了大范围的代议制度,使得农民可以参政议政,成为这个政府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在文化上有了受教育权……

在书中,我们看到斯诺这样的真实表述:毛泽东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朱德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而大批的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的红军将士、广大的中国人民,才是这个民族的主人,是红色革命的强大的主体力量,是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原因。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力量,折射的是人类历史的精华。他们是这部书中的活生生的主角,更是历史的主角!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八十多年前,斯诺深入陕北苏区,将自己对历史真相的探寻、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写进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今天,重读《红星照耀中国》依然不会过时。本书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也吸引着更多读者了解党的历史,把握当时的时代脉络和风云变幻。《红星照耀中国》成为红色经典的原因,就在这里。

(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推荐)


附:思维导图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